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堂兄王兴之或七世孙智永所书您认同吗

2023-02-03 17:00:02 数码科技 1396

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堂兄王兴之或七世孙智永所书您认同吗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堂兄王兴之或七世孙智永所书,您同意吗?”郭沫若先生在60年代提出了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真假问题的质疑,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是60年代在南京市发现了两个墓葬,一个是王兴之的墓葬,一个是郭琨的墓葬。这两个墓葬里面都出土了墓志铭,墓志铭的惊人之处在于,都是用隶书书写的字,这就引起了郭沫若先生的高度重视。他立刻想起了在清代乾隆年阮元等人就提出的一个问题,认为《兰亭序》很可能是像《张猛龙碑》、《爨宝子碑》这样的书法而不是像《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书写方法。

《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中的行书

事实上这些学者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上的进步,是他们在思考书法发展史过程当中一种新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法史基本上就是一个王羲之体系的书法史,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基本上我们没有什么研究。

例如我们从唐代的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这本书中看,他在提到书法发展的时候,总结出了书法的一个承传体系是:“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事实上,张彦远提到的这样一个承传体系,完全是二王的体系,它并不包括王羲之之前的书法生态,也不包括王羲之这个时代书法生态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所以,在的书法史上总是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王羲之时代已经完全是处于的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书法体系了。

《王兴之夫妇墓志》上的隶书,王兴之与王羲之书同辈同宗

但是事实上呢?正如1962年在南京发现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郭琨夫妇墓志》书法所反映的现实一样。在王羲之时代主要还是一个隶书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郭琨夫妇墓志》的书法是用隶书写的,而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用王羲之的那种楷书写成的。

所以郭沫若提出了对《兰亭序》的质疑以后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大论战,论战的焦点就在于到底王羲之时代能不能产生《兰亭序》这样的字体和书法。

对郭沫若否定《兰亭序》也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兰亭序》应该是王羲之写的。

郭沫若对《兰亭序》提出了全面的否定,不但认为《兰亭序》书法是假的,而且认为《兰亭序》文字这篇文章也是假的。

唐摹本《兰亭序》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郭沫若否定的《兰亭序》是假的,是不包括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是一个模仿本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模仿是依据,真实模仿的是可信的,没有真实就没有模仿郭沫若,并不否认现在的模本的真伪问题,而是说《兰亭序》本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书法作品,是唐初的人伪造出来的。真正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像智永这样的书法家才能写出来的,郭沫若先生还列举出了很多的例子。

郭沫若对《兰亭序》的否定已经过去了将近60年了,但是这个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兰亭序》有可能是智永写的。

例如,他们从《兰亭序》里面找出了很多字,尤其是勾的写法,有一种叫“蟹爪勾”,这种勾的写法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就出现,除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有这种写法,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出土的墨迹碑刻里边出现这样的勾法。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蟹爪勾”的笔法

而且在王羲之流传下来的模仿作品里边,也没有出现过第2个这样的勾法,所以很多人还是认为《兰亭序》并不可能是王羲之写的,而应该是智永的书法作品。

关于的书法发展史,能不能在王羲之时代出现《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作品和艺术特色。书法家高二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做了完整的论述,他认为根据历史的记载,汉末已经出现了行书。王羲之又是从汉代书法家张芝那里继承了很多的书法艺术。他还从他的老师魏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法的艺术。那么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行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在魏晋时代不能出现?所以他认为王羲之写《兰亭序》这个书法作品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和郭沫若两种不同的对《兰亭序》是真还是假的看法?

《王兴之夫妇墓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攻不住的这种说法,到现在还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郭沫若先生说《兰亭序》是假的,这个判断真的非常正确吗?

我们还是从新的考古发现来谈论这个问题,比较有说服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批竹简木牍。

一批是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代东吴的木牍汉简。另外一批也是在长沙出土的竹简《长沙东牌楼汉简》。这一批竹简是2004年出土于长沙东牌楼7号古井窖中的一批东汉后期的简犊,大约产生于公元100至200年之间。

《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两批简牍的出土,把书法史上的楷书、行书草书的变化已经证明的清清楚楚了,他有力的说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书法承传系统,这就是从蔡邕到钟繇,由钟繇到卫夫人人,由卫夫人再到王羲之这样一个承传过程是非常可信的。

同时他也有力的补充了之前有一个西晋时代《李柏文书》文书的书法来源是不是要继承性的问题。

这就是说,的书法从章草以来就开始产生。楷书新书和草书了。从后汉时代到魏晋时期,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后汉时期的行书有升草书有张芝。

三国时代东吴的木牍《长沙走马楼》中的行书

那么,长沙出土的这两批竹简和木牍都给了我们有力的证实。

那么在到了王羲之时代书法的状态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王羲之时代的书法生态仍然以隶书为主,因为隶书这样一个主流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呢,就在这样一个隶书的体系之下仍然存在着新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中王书法体系的传统。这样一个定势已经是不可否变了,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证实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跟《张猛龙碑》、《爨宝子碑》这书法风格真的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再看看《王兴之夫妇墓志》上面的隶书字体也跟汉代的隶书字体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虽然《王兴之夫妇墓志》上面的隶书跟汉丽不一样,但是他仍然是隶书,也不是楷书,也不是倾向于楷书,我们有些书法将为了证明王羲之时代楷书的影响就把《王兴之夫妇墓志》也要像楷书上生拉硬拽,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因为我们即使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些早期的书法上里面的行书和楷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上面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完全已经是从隶书里边脱离过来了。而《王兴之夫妇墓志》却仍然是隶书的一种辩题而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把隶书和楷书生拉硬拽的要联合在一起,因为笔法是决定书体的重要元素,隶书有隶属体系的书法元素,篆书有篆书,体系的书法元素,楷书有楷书体系的书法元素,行书有行书书法体系的元素,草书有草书书法体系的元素,我们用这些书法元素的观点来看《王兴之夫妇墓志》仍然是在隶书的体系当中。

三国时代东吴时期的楷书,出土于湖南郴州,与《长沙走马楼》书法同一时代,看看是不是很像王羲之

所以郭沫若在关于兰亭序的考证工作当中,他发出一个感慨说:“晋代的天下是隶书的天下”。这个结论未免有点有一些武断。但是他的基本精神还是对的,因为在王羲之时代确实还不是楷书,行书和草书的时代,而是隶书的一个时代。

这样,的书法从后汉到西晋这一段时间的隶书演变过程被《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两批简牍说明的清清楚楚了。那就是说,一个新的书法潮流正在逐渐的酝酿,这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个体系是由钟繇和王羲之共同完成的。

而这样一个体系是什么时代形成的呢?而真正形成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的一个新的书法时代,是唐代才完整的形成的。

自从唐代以后,我们汉字的书法就主要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了,尤其是以行书为主了。

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个行书书法作品,经过唐太宗的推崇备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一延绵就是1500多年。可是在这1500多年当中,我们完全忘记了我们在历史上,在王羲之那个时代,他的书法生态到底是什么样子。

《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中的行书,笔法完全摆脱隶书的法度

这就是产生了《兰亭序》真伪辩论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

我们在历史上之所以产生这样一次辩论,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还不是很全面、很系统。再加上我们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没有完整的把书法的联系性记载下来,例如,我们今天看来程邈创造隶书的说法,纯粹是属于一个传说或者一种附会。因为在程邈之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了隶书。包括在郭沫若他们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出土文物的资料给他们提供的证据还非常有限,所以不论是郭沫若反对《兰亭序》是真的,还是高二适先生支持《兰亭序》是真的,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拿出充足的证据来。

今天我们有幸得到了很多历史的证据,让我们更加充分的相信王羲之写《兰亭序》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

最后我们再说说网上的朋友,在讨论《兰亭序》的时候说到《兰亭序》中的“蟹爪勾”是智永的笔法的问题。

如果我们我们认真看“蟹爪勾”的勾法在“笔势”是不一样的

有不少的网友拿出了《兰亭序》里的“蟹爪勾”就认为这个写法在王羲之其他的书法里边儿都找不到唯一在《兰亭序》里有。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目前为止,我们最早看到的是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才有这种写法,所以《兰亭序》有可能不是王羲之写的。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我们首先说说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从来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帖,也从来没有哪个字是重复写的。我们从这一点上来怀疑《兰亭序》中有蟹爪沟,他的其它书法作品当中没有蟹爪沟,就认为王羲之没有写过《兰亭序》,这是不恰当的。

《张迁碑》和《圣教序》中的“平勾”法

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后代,他一生以继承和承传王羲之的书法为己任,一生写过《千字文》800多本分增各个寺庙。

智永的书法既然是忠实的学习王羲之,那么,凭什么说智永的一些笔法就不是从王羲之的笔法中来的呢?

再说,创造一个新的笔法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可能在一代人当中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笔法,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

尤其是在以保守学习书法为主的唐代以前的这样一个书法体系里边,创造书法是比较少见的。继承书法是比较常见的,修正书法,完美书法,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那种认为只要从一个笔法上面就能否认王羲之有这样一个笔法,这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即使是一个真实的事情,那么,从证据上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孤立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打开王羲之书法体系,以及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来看,事实上,所谓的“蟹爪勾”笔法,其实就是一种勾的写法,这种勾也叫做“平勾”。这个勾法在隶书里边,在王羲之的行书里边很多见,并不是非常罕见。

在隶书里面,比如说《张迁碑》里边就有这种写法,在王羲之的其他书法里边,例如《圣教序》里面也有很多这样的笔法。只不过没有像《兰亭序》中“殊”字的勾法那样突出和典型罢了。

所以,我们在一个事实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证据,断定一个书法笔法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要创造一个笔法一样。

为什么?因为它有创造性和继承性两个方面,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笔法到底是王羲之先创造,还是智永先创造,你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就不好轻易的来断定,是不是一个事实。

.我们从历史逻辑上来推,从时间上来看,那也只能说智永的笔法来源于王羲之的笔法,所以说王羲之在先智永在后这是合情合理的。

该练什么字帖

如果只是工作和生活上用的话,练习《灵飞经》,用钢笔练。方法:首先描红,待间架结构有分像时,再临慕,做到滥熟于胸,丢开字帖同样可以熟练书写即可。另外每天临帖时间15至30分钟即可。

王铎临王羲之瞻近帖译文

译文:在王羲之的碑帖前,王铎怀着仰慕的心情瞻仰并临慕了帖文。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