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何要叫清明

2023-02-07 08:50:58 数码科技 1396

清明节为何要叫清明

【书文小品】解答:清明节为何要叫“清明”?

春分后第15日,约是公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它的节期比较长,有的地方三五天,有的地方十几天。一直以为清明节是一个节日,后经查阅资料,发现原来清明是三合一的节日,而且清明节大有来头。

一、清明节怎么来的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特殊的多,它兼具了节气和节日两重身份,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节日融合而成。

清明最先是以节气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概念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过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适合春耕春种,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所以清明是古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节气。

另外,清明在早春三月,万物复苏,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人们会进行郊游和户外活动。这就为清明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寒食节

常听人说,清明节就是寒食节,那究竟它俩是不是一个节日呢?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前一两天,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长达一个月,汉代确定为清明前三天。唐宋时缩减为清明前一天!可以说,南北朝之前,寒食节都是比较盛大的节日,从唐开始它才慢慢并清明兼并。

人们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忠臣介之推,但实际上,禁火的习俗在周代已经形成,纪念介之推是在汉代才盛传开来。

据考察,寒食节禁火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上古时期人们的民间信仰。古人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宿,东方青龙宫的角星和亢星为“龙星”,属于五行中的木。

先秦时期,人们出于对星象的崇拜和对巫术的感应,认为春季龙星出现在东方,容易发生火灾,当龙星初现时,应该禁火。所以,寒食节禁火在周代已经出现了。禁火期间不能生活做饭,必须事先准备好要吃食物,这种冷食就是“寒食”。

第二种说法,与火的来源有关。上古时期,人们钻木取火,季节不同,所用木材也就不同,换季时要改火,换取新火。新火没到,官方会禁止人们生火。

《周礼》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仲春时,负责取火的官吏在街上摇着木铎,警告人们禁火,后来禁火就成为习俗流传下来了。

古代寒食节的“禁火”习俗和附会介之推的习俗,说明该节日正在慢慢向现在看到的清明节转化。

北宋王溥的《唐会要》记载,唐初年,民间在寒食节扫墓、郊游。唐高宗龙朔二年,朝廷禁止民间“临丧嫁娶”和“送葬之时,共为欢饮”、“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也就是禁止人们悲伤扫墓后欢快郊游,朝廷认为民间这种做对亡灵不敬。

然而朝廷禁令并没有阻止民间习俗的兴盛。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朝廷准许民间在寒食节进行拜扫之礼,并将习俗固定下来。

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于莹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唐会要》卷二三)

后来,因为官员要回乡扫墓,耽误公事,朝廷决定给官员放假。大历三十年下诏,每到寒食节,衙门放假五天,唐贞元六年,假期增加到七天之久。

王泠然在《寒食篇》云:“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

唐朝时,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和蜡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到底是不是清明节呢?

综上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扫墓、郊游,禁火三天后,清明这天用柳条、榆木换新火,清明的换火活动是寒食的一部分,两个节日基本连在一起。其实观察唐诗可以发现,唐朝清明前后的一系列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如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还有杜甫描写长沙清明节游春的《清明诗》:

著处繁华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唐会要》中记载,在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下诏,宣布“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说明官方已经承认寒食和清明属于同一个节日。

晚唐和宋代,禁火食的习俗开始慢慢被人们忽视,人们提的更多是“清明”,等到明清时期,“清明”渐渐取代了“寒食”,而现在,大多数人只知清明节,而不知道寒食节了。

上巳节

相比寒食和清明,上巳节出现的稍晚些,它形成于春秋末期,最开始规定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是上巳节,魏晋之后改为三月三。

从先秦到汉代,上巳节的习俗大约有三种:

一是到水边祭祀、洗浴,除去一年中的污渍与秽气,我们称之为“祓”、“禊”。

二是到水边或野外召唤亲人的亡魂,也有说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的。因为古人认为人的灵魂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所以人们会在初春招魂。

三是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并自由择偶。

上巳节的习俗比寒食和清明欢快多了,在上古时期,这不仅是驱邪求吉的日子,更是自由欢乐的日子。《诗经》记载:

湊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簡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所以,上巳节的氛围就有两种,一种是严肃的祓禊和招魂,一种是春游和交往,而人们更注重的是快乐的春游交往。

魏晋以后,水边招魂的习俗逐渐消失,变为人们在水边郊游宴饮。唐朝时,每逢三月三,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纵享流觞曲水之乐。这天,热闹的长安城还有都百草游戏呢!

因为时间临近清明,上巳节与清明郊游踏青的习俗相同,所以就被整合到清明节中,可以说,清明节春游的习俗,主要源于上巳节的传统。

王维在他的《寒食城东即事》中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说明唐代以后,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已经合三为一。

二、古人在清明节做什么?

清明节作为三大节日的合体,它在古代节日的地位,堪比春节。那古人在清明节都做些什么呢?

祭祀活动

有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的主要活动是悼念人的亡灵,但是人们不称清明节为鬼节,因为这天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表达人们对死者思念之情和孝道。

清明节是全民性的节日,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都要在这天祭拜祖先,为此,唐朝还设定了清明法定节假日。

春游活动

因为清明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好,人们借此机会到郊外踏青游玩,亲近自然。古时候清明的郊游活动和扫墓活动一样重要,而不像现在将祭祀作为重点。其实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清明这天人们亲近自然,是合乎人性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传统的春游活动有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踢球、斗鸡等,此里不详述。

节令食品

由于清明与寒食合而为一,一些地方还保持着吃冷食的习俗,一般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冷鸡蛋、冷高粱饭、冷馒头等等,在我家这里,一般是准备冷糯米饭。

很多地方他们会在祭祀后,分食祭祀食品,如晋南人过清明,会用白面蒸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这种食物叫做“子福”,象征着全家幸福团圆。上坟时,将“子福”献给祖先,扫墓之后全家人分食“子福”。上海清明节时要吃青团。

每个地方的清明食品不尽相同,但都各有特色。

后记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的重大节日,更是后人像先祖表达敬意的节日,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经过流变,现在的清明节与古时已经有了较大差别,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了解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

图片源于网络

一家之言,请大家多多批评。喜欢的话点赞并关注,我们一起了解传统文化。

植树节资料内容清明节为何要叫清明

森林法包括哪些内容

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森林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森林权属

第三章发展规划

第四章森林保护

第五章造林绿化

第六章经营管理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对下级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地方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

第五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级应当保障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促进林业发展。

第六条国家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突出主导功能,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第七条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通过协商等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第八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森林保护和林业发展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九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林业工作。

乡镇可以确定相关机构或者设置专职、兼职人员承担林业相关工作。

第十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

第十一条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二条各级应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媒体、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森林资源保护教育。

第十三条对在造林绿化、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以及林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森林权属

第十四条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国家所有的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履行国有森林资源所有者职责。

第十五条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登记造册,核发证书。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以下简称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登记。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不得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和毁坏森林、林木、林地。

第十六条国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确定给林业经营者使用。林业经营者依法取得的国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权,经批准可以转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林业经营者应当履行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义务,保证国有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第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以下简称集体林地)实行承包经营的,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承包方可以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十八条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以及林地上的林木,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公示,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依法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十九条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流转期限、流转价款及支付、流转期限届满林地上的林木和固定生产设施的处置、违约责任等内容。

受让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造成森林、林木、林地严重毁坏的,发包方或者承包方有权收回林地经营权。

第二十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管护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营造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营造的林木,依法由营造者所有并享有林木收益;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一条为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征用林地、林木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二十二条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依法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乡镇或者县级以上依法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

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前,除因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外,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或者改变林地现状。

第三章发展规划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应当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应当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合理规划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结构和布局,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编制林业发展规划。下级林业发展规划依据上级林业发展规划编制。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林地保护利用、造林绿化、森林经营、天然林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

第二国家建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制度,对全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公布。

第四章森林保护

第二十八条国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林产品等多种功能。

第二十九条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资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管理和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的经济补偿等,实行专款专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国家支持重点林区的转型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修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林区按照规定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政策。

第三十一条国家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天然林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保护管理。

国家支持生态脆弱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修复。

县级以上应当采取措施对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予以保护。

第三十二条国家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加强天然林管护能力建设,保护和修复天然林资源,逐步提高天然林生态功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三条地方各级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护林设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督促相关组织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

县级或者乡镇可以聘用护林员,其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发现火情、林业有害生物以及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应当及时处理并向当地林业等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地方各级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发挥群防作用;县级以上组织领导应急管理、林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工作:

(一)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

(二)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

(三)设置防火设施,配备防灭火装备和物资;

(四)建立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消除隐患;

(五)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森林火灾,立即组织扑救;

(六)保障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所需费用。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国家规定的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和预防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检疫和防治。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实行地方负责制。发生暴发性、危险性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时,当地应当及时组织除治。

林业经营者在支持引导下,对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第三十六条国家保护林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实行占用林地总量控制,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的占用林地总量控制指标。

第三矿藏勘查、开采以及其他各类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确需占用林地的,应当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占用林地的单位应当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并进行检查。

第三十八条需要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临时使用林地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使用的林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使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

第三十九条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坏林木和林地的行为。

禁止向林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林地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禁止在幼林地砍柴、毁苗、放牧。

禁止擅自移动或者损坏森林保护标志。

第四十条国家保护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四十一条各级应当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手段,提高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森林管护能力。

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强森林管护。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大投入,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防和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第五章造林绿化

第四十二条国家统筹城乡造林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绿化美化城乡,推动森林城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第四十三条各级应当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造林绿化。

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属于集体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开展造林绿化。

城市规划区内、铁路公路两侧、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工矿区、工业园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由各该单位负责造林绿化。组织开展城市造林绿化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造林绿化。

第四十四条国家鼓励公民通过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认建认养等参与造林绿化。

第四十五条各级组织造林绿化,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优化林种、树种结构,鼓励使用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营造混交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国家投资或者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绿化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林木良种。

第四十六条各级应当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科学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应当封山育林的地方,由当地组织封山育林。

各级应当对国务院确定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需要生态修复的耕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各级应当对自然因素等导致的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以及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因地制宜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植被。

第六章经营管理

第四国家根据生态保护的需要,将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或者生态状况脆弱,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划定为公益林。未划定为公益林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属于商品林。

第四十八条公益林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并公布。

下列区域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应当划定为公益林:

(一)重要江河源头汇水区域;

(二)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两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三)重要湿地和重要水库周围;

(四)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五)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

(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七)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地区;

(八)需要划定的其他区域。

公益林划定涉及非国有林地的,应当与权利人签订书面协议,并给予合理补偿。

公益林进行调整的,应当经原划定机关同意,并予以公布。

国家级公益林划定和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地方级公益林划定和管理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四十九条国家对公益林实施严格保护。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林经营者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质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保护功能。

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利用公益林开展上述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五十条国家鼓励发展下列商品林:

(一)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二)以生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三)以生产燃料和其他生物质能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四)其他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国家鼓励建设速生丰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加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

第五十一条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

第五十二条在林地上修筑下列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超出标准需要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一)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

(二)贮存种子、苗木、木材的设施;

(三)集材道、运材道、防火巡护道、森林步道;

(四)林业科研、科普教育设施;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的设施;

(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基础设施;

(七)其他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

第五十三条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明确森林培育和管护的经营措施,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重点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国家支持、引导其他林业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四条国家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消耗量低于生长量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原则,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年采伐限额,经征求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意见,报本级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国务院备案。重点林区的年采伐限额,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十五条采伐森林、林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更新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性质的采伐。但是,因科研或者实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建设护林防火设施、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遭受自然灾害等需要采伐的除外。

(二)商品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采伐,严格控制皆伐面积,伐育同步规划实施。

(三)自然保护区的林木,禁止采伐。但是,因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维护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必须采伐的和实验区的竹林除外。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保护优先、注重效率和效益等原则,制定相应的林木采伐技术规程。

第五十六条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但应当符合林木采伐技术规程。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

非林地上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和城镇林木等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采挖移植林木按照采伐林木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采伐许可证。

第五采伐许可证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方便申请人办理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林地上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核发采伐许可证。

第五十八条申请采伐许可证,应当提交有关采伐的地点、林种、树种、面积、蓄积、、更新措施和林木权属等内容的材料。超过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规定面积或者蓄积量的,还应当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材料。

第五十九条符合林木采伐技术规程的,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及时核发采伐许可证。但是,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年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

第六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发采伐许可证:

(一)采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区内的林木;

(二)上年度采伐后未按照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三)上年度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禁止采伐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一条采伐林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更新造林。更新造林的面积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更新造林应当达到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

第六十二条国家通过贴息、林权收储担保补助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林农信用贷款等符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业务,扶持林权收储机构进行市场化收储担保。

第六十三条国家支持发展森林保险。县级以上依法对森林保险提供保险费补贴。

第六十四条林业经营者可以自愿申请森林认证,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高和可持续经营。

第六十五条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原料和产品出入库台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加工、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等非法来源的林木。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修复、利用、更新等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

第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监督检查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三)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来源非法的林木以及从事破坏森林资源活动的工具、设备或者财物;

(四)查封与破坏森林资源活动有关的场所。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可以约谈所在地区县级以上地方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约谈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六十八条破坏森林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侵权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第六十九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审计监督。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未作出的,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下级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未履行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义务、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或者未按照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可以处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虽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但未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占用林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在临时使用的林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或者临时使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未恢复植被或者林业生产条件的,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罚。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或者其他活动,造成林木毁坏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林地毁坏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可以处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幼林地砍柴、毁苗、放牧造成林木毁坏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

向林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林地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的,依照《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森林保护标志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恢复森林保护标志,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七十六条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滥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滥伐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滥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违反本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租借采伐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收购、加工、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等非法来源的林木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收购、加工、运输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可以处违法收购、加工、运输林木价款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逾期未完成的,可以处未完成造林任务所需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拒绝、阻碍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组织代为履行,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拒不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或者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的标准,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依法行使本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七十六条、第七、第七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八十三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

(二)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三)林地,是指县级以上规划确定的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

第八十四条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一年级关于清明的资料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