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电影评分

2023-02-07 09:09:48 数码科技 1396

2021年国庆电影评分

电影资料馆日前发布的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国庆档满意度89.1分,创下历史调查档期满意度新高。

据悉,在主调查的四部国庆档影片中,《长津湖》以89.6分的满意度排名第一,排名二到四位的分别是《我和我的父辈》《五个扑水的少年》《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调查显示,国庆档影片的满意度排名与票房排序呈现一致性,满意度居前两位的《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在票房上持续领跑,再次证明良好的口碑和质量是影片票房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细分指标看,《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在与观赏性相关的“故事喜爱度”“主要演员的表演”“视觉效果”“音乐效果”等指标上,均得到观众较高评价。

电影资料馆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创作者只要继续笃信品质为王,注重影片内容和艺术创作的高度统一,优质作品最终将直抵观众内心。

关于国庆的诗五言三句

1、庆国庆

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

2、喜迎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共祝未来更光明。

扩展资料:

十月一日是的国庆节。在党的领导下,一个接一个地赢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央成立的盛大仪式。庄严宣布成立,中央成立,并亲自升起第一面。

毛宣读了中央的公告:“中央是代表的唯一合法。我国愿意同任何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领土的原则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怎么能最通俗的理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就是钱多了,物价蹭蹭蹭往上涨呗。朋友,这话您只说对了一半。耽误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咱们聊聊通货膨胀这个话题。

通货膨胀不一定会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顾名思义,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多了,货币发超了。

咱们的教科书都给我们的是,发行多少货币,要和社会上创造的实物的价值相匹配。因为现在的货币,都是纸币,本身几乎没有价值,如果其发行量与经济增量不匹配,钱就会发毛,东西就会涨价。

以前的事咱不说,就举本世纪以来恶性通货膨胀的例子。非洲东南部国家津巴布韦,在恶性通货膨胀的高峰时期,1000亿津巴布韦元才相当于1美元。即便想买个面包,都要拿出厚厚的一沓钞票。赶个集,就要推着满满一小车的钱去。

但是,通货膨胀并不必然带来物价上涨。换句话说,钱发多了,但物价并没有跟着大涨。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2014年之后,为了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抑制日元持续升值对日本出口的打击,日本也跟着采取了相应的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就是向市场发行过多货币。在咱们看来,货币发多了,物价自然会应声上涨,结果,日本的物价还是那个老样子,死活不涨。

这下,日本央行尴尬了。因为,日本央行制定了2%“物价稳定目标”,也就是说,要保证物价上涨在2%左右。结果,货币是发了,但是物价的上涨水平依然没有达标。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自2014年初起,日本央行“不设期限”地每月购入一定额度的金融资产。

给钱都不花,日本真奇葩。是不是日本的情况是个特例?那咱们再举美国的例子。

2007年,美国的国债是9万亿美元,而现在的美国国债已超30万亿美元,十几年间美国印的钱翻了三倍多,但是美国依然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2021年上涨了6.2%,创30年新高,但大流行之前美国的年通胀率仅为1.8%。)

通货膨胀到底和物价啥关系?

条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说骗就能骗的。以前的馒头五分钱一个,现在的馒头一块钱一个,还说物价没有上涨?

是的,我们流通中的货币一直在增加,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一直在发生,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

世界上通常把一个国家居民对食品的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在大流行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常年走低的。

2020年,经济受拖累,恩格尔系数出现反弹,不过2021年又降了下来,落到了2016年左右的水平,达到29.8%。也就是说,去年国人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近30%。

而这一数值,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为60%。

虽然现在一个馒头的价格是几十年前的数十倍,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应该说,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这才是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如果工资涨物价也涨,或者说,工资涨得快物价涨得慢,那么物价上涨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通货膨胀到底能不能引起物价上涨,关键还要看货币进没进入消费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货币是否流向民生用品领域。

这话怎么讲?

咱们还是举例说明。2020年,全球货币宽松且力度空前,然而并未在当年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超发的货币并未冲击民生领域。

如果超发的货币进入了股市、楼市,或者超发的货币因经济过冷(如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进入实体企业,就不会引发消费品价格上涨。这些热钱带来的,只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想想咱们2008年后超发的四万亿)。

只有经济形势向上,中低收入者普遍都有工作且收入在不断增长,大家踊跃消费,才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为什么还是说“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呢?

因为商品的价格由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如果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价格不高,商品供应充足,要多少有多少,也不会引发大的通货膨胀。

几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居民穿的牛仔裤,坐的沙发等物品,价格没升反降,这主要得益于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输出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充足的供给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但是,如果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产成品的价格上涨。如果民众对这些商品存在刚需,就会引发商品的价格上涨。今年,全球经济就有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况。

即便有热钱进入消费领域,如果应对措施得当,也可以化险为夷,保证民生商品不出现大的价格上涨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过量发行的货币冲击食品市场。食品问题关系民生,中央召开糖果、糕点供应座谈会决定:一方面低价定量供应糖果、食糖、糕点、猪肉,保证基本民生需要;另一方面把增加的糖果、食糖、糕点、猪肉用高价、敞开供应的投入市场,回笼超发货币。

这种办法的要义是,在保证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供应高价商品、敲“富人”竹杠,从而大量回笼货币。这个办法一施行,即收到了明显成效。

小结

上面的这些事例说明,通货膨胀不一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一般来说,2%-3%的温和通胀对经济是有利的。恶性的通货膨胀一般只发生在战争或者政局动荡的特殊时期。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会带来经济增长,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衰退。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却出现了经济增速停滞,同时通货膨胀高涨的超常现象,这就是“滞胀现象”。

相较于一般的通货膨胀,滞胀问题是最难对付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生活需要理性之光。我是智爱Pie,平均每天一到两更,请@智爱Pie。用经济学的思维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共同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