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资料简短

2023-02-07 12:08:34 数码科技 1396

圆明园毁灭资料简短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集东西方建筑于一身,里面奇珍异宝无计其数,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洗劫一空,然后放了一把火以掩盖罪行。

关于圆明园资料圆明园毁灭资料简短

而颐和园故宫还能基本保持完好的状态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侵略联军攻占北京城,掠夺世界第一大皇家园林——圆明园无数珍宝之后,一把大火将其付之一炬,成为大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更成为我中华民族切肤之痛。

平心而论,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于外国来说,道义上几乎是没有污点。然对内则恰恰相反,王朝的更迭,大多是血雨腥风,枯骨成山,这就是我国封建历史进程之铁律。

相比之下,欧洲人的封建统治方针恰好与我们相反。对外,必要时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放弃道义而专注利益,甚至成为强盗之流也在所不惜,而对内却是各种法律规章,以明文自居。这一方针规律在两次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第一次战争前清朝及周围形势

为了解决国内生产资料过剩之危机,英国人想方设法地要打开市场。英国人曾经试图使用国际建交,合理之打开市场。说实话,要是英国人的计划顺利成真,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利国利民之好事儿。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的计划没能在实现呢?说白了,还是英国人不了解封建之国情。的封建统治需要的是一潭死水一般的“稳定”,并不需要什么商业上的兴起。同时无知傲慢的清朝统治者,更是根本没把当时已经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当回事儿,致使错过了这次与世界接轨之良机。

那么英国人会甘心就此罢休吗?当然不会,强大的征服以及巨大的贸易逆差让英国人无法死心,不死心怎么办?合法的不行就来非法的,卖不成商品就改贩毒,这就是“文明人”之行径。而当清禁毒之时,英国人就又打着“文明”的幌子,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实现以武力以达到贩毒合法化之目的,同时殖民了我岛之企图。这就是第一次战争。

图2对国人的毒害

俗话说:有其一,必有其二。也就是说,还有“第二次战争”,那么这一次又是为了啥?

这一次,坦诚地说,中方在外交上处理不当在先。在当时,的主要外交手法就是一个“拖”,第二个就是“躲”,所谓的“拖”和“躲”都是极不坦诚之所为。迟迟不能履行条约进入广州城的英国人急了,在“通”巴夏礼的策划下,以同样不光彩之手段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了对广州城的攻城战争,结果不到一天广州城落入敌手,两广总督叶名琛成了英国人的阶下之囚。当然,法国人并没闲着,而是欣然地接受了英国人之邀请,以“西林教案”为由,成为英国人之帮凶。取得广州胜利的英法人,还不肯罢休,他们企图继续北上,要求与皇帝换约,并要求皇帝同意在北京建,与中央直接进行外交事务。

图3英军在广州遇袭

建,这在今日看来无比正常的外交活动,在当时之天朝是不可接受的,“不可教化”之西人进驻北京城,这还了得?咸丰皇帝断然拒绝西方人之请求,甚至不惜与英法决战。这并不仅是咸丰皇帝以及官员的无知,更是时代不可逾越之局限。与西方国家相比,天朝之落后不但是军事,更是思想与科技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全面落后。面对皇帝的强硬拒绝,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军事打击,这一次是直逼天津大沽口。尽管在战斗打响之前,咸丰皇帝已经在大沽口做了精心布置,实际战斗中,也有重创英法舰队之战绩,但还是没能抵御住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之强攻,英法联军成功登陆,向首都北京进军。咸丰皇帝决心死战,派出自己最精锐之师,由最信任的得力干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领军,在通州张家湾与英法联军决一死战。

张家湾一战称之为“死战”绝不夸大,我最精锐之铁骑,在敌军枪林弹雨之中奋勇向前。只是,纵然有视死如归,气拔山河之势,然则血肉之躯如何抵挡荷枪实弹?面对着巨大之伤亡以及战斗完全呈一边倒之事实,僧格林沁终于承认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兵败如山倒,精锐铁骑全军覆没,将士之鲜血染红了京郊大地,除了悲壮,仅存扼腕。咸丰皇帝到底没有御驾亲征,战死沙场之勇气,于是选择逃遁热河行宫,携带家眷老小秋狩去了。

图4英法联军进军京津形势图

取得城郊之战胜利的侵略者本应该乘胜追击,直抵京师才对,然而侵略者们竟然放慢了脚步,修整部队。其实,外国人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他们的子弹打光了。他们低估了人抵御外辱侵略之决心,而对现代军事几乎一窍不通的将领,根本不知道敌人的尴尬处境,从而错过了扭转战局之良机。

就在这段英法联军“修整”时期,英国人又有自告奋勇者,要前往紫禁城与皇帝谈判,此人正是巴夏礼,没错就是那位制造“亚罗号事件”的巴夏礼。可惜比较“悲剧”的是这位巴夏礼前脚进入北京城,后脚就连同他的同事们成了阶下囚。又因为这巴夏礼频频出现在人之视野,则被清当局误认为,他乃英国重量级人物,以为以他为,可迫使英法顿首退兵,因此如获珍宝。咱们回过头来看,难道“通”巴夏礼不知道自己根本见到皇帝,即使见到皇帝也不可能谈判而达成换约和建之目的吗?不然,此乃缓兵之计,巴夏礼以自己为,拖住清廷与英法联军周璇,从而赢得了后勤补给之宝贵时间。巴夏礼这一招铤而走险还真就达成目标,有了的英法联军持续对清廷军事施压。

图5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1828-1885),19世纪英国外交家

关于如何处置巴夏礼,此时“”热河的咸丰皇帝一再指示“杀之而后快”,而留守北京,全权代表恭亲王奕訢却不敢如此妄为。对待外国囚徒们也是从最初的“鞭子炖肉”到给予优待,仅限制人身自由而已。英法联军此时已经兵临城下,奕訢无奈只能将巴夏礼之流释放。得以自由的巴夏礼,就成了英法联军北京城之向导。

首都之繁华浩瀚令侵略者们惊叹不已,无数奇珍异宝更让洋们垂涎三尺,流连忘返。而纪律相对败坏的法国人,已经开始偷摸砸抢,顺手牵羊。在关于如何迫使皇帝屈服的讨论会上,法国最高指挥官葛罗直接提议炸毁紫禁城,还好有点理智的英国人制止了他的野人行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保护人类文明,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他们不是来改朝换代,而是攫取利益,炸了紫禁城皇帝就得下台,后果很严重。那怎么办?这时,又是巴夏礼站了出来,提议将我们无耻的侵略黑手伸向圆明园,那里就相当于我们的白金汉宫,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其实,圆明园之恢宏,岂是一个白金汉宫可以比拟?

图6额尔金

英军最高统帅詹姆斯-布鲁斯,也就是英国贵族额尔金,欣然接受了巴夏礼之提议,经过英国首相帕麦斯特之支持下,就有了人类历史上对文明最大破坏的悲耻行为,掠我中华名族瑰宝无数又一把大火将其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滚滚,火光通天。世界皇家园林之最,最终没能逃过历史的浩劫,更成为我民族无法平息之创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给法军上位巴特勒的“表彰信”讽刺所述:这就是自诩为“文明”的欧洲人,对“野蛮”国度之行径。侵略者的卑劣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永远!

笔者并不赞同将我们的历史伤痛转化为报复性民族仇恨,更不愿看到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摧残而产生,只希望它的璀璨能够永远地被传承,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图片和记忆之中。愿世界远离战争,愿低级错误不再重现!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圆明园和战争的相关资料

第一次战争(FirstOpium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Anglo-ChineseWar)或“通商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毒品,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市场大门,英国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Blaxland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战争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