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2023-02-14 16:09:15 数码科技 1396

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声名显赫800年,寂灭无闻600年,重见天日40年。

山西蒙山大佛,是一段精彩的传奇。

铁锤文史综合史料和相关论文,为大家还原蒙山大佛的来龙去脉。

1,北齐造佛。

蒙山大佛建造于南北朝时期。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550年登基,551年就开始开凿蒙山大佛。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交待一下。

高洋把北齐首都定在邺城,而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是北齐的别都。因为太原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和少数民族的交汇点,逐渐就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区域,也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

有一个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这也是高洋下大力气建造蒙山大佛的动机之一。

北齐把奉为国教在太原地区建造了一大批规模不等的寺院和石窟。蒙山大佛是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尊。

北齐王朝总共加起来不到28年,修建大佛的时间却长达25年!

为了修建高达200尺的蒙山大佛,北齐投入的人力财力不可想象。根据史书记载,为了建造大佛,工匠们白加黑,5+2,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加班加点。

“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北齐天统五年,200尺的蒙山大佛建造完成,一时成为天下最为殊胜的徒参拜圣地。

2,蒙山大佛的兴盛与衰落。

到了隋唐时期更加兴盛。这里面还有一个神秘的小插曲。唐高祖李渊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在隋炀帝手下担任太原地方长官,有一次参拜完蒙山大佛之后,李渊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一尊大佛,金光万丈。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反正李渊家族后来对于蒙山大佛是极其重视。唐高宗带着老婆武则天一起朝拜的时候,武则天下令给大佛披上了袈裟,顷刻之间袈裟之上珠光宝气照耀山川,成为一时佳话。

蒙山大佛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而它的没落也随着五代十国的消亡随之而来。

准确来说,蒙山大佛的没落是跟随着太原城的没落开始的。

宋太宗赵光义攻克晋阳之后,一把火烧了晋阳城,随后又水淹晋阳城。据说这样做是为了斩断所谓的龙脉。

晋阳被毁之后,此地的蒙山大佛也不复往日之荣光。此后历经四百年的风霜蚕剥,包括认为的毁坏,最后大佛的佛头崩塌,佛像渐渐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3,大佛重现人间。

往事越千年,弹指一挥间。蒙山大佛重现人间,一直要等到1983年!

当时参加太原当地普查的机关工作人员王剑霓在蒙山大佛原址附近普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现象,当地地名带寺字的村子特别多,还有一个地方,老百姓称呼“大肚崖”。熟悉太原地区文史的王剑霓敏锐的猜测出此地很可能是几百年来找寻不见的蒙山大佛遗址,而所谓大肚崖,从远处观看,分明就是一尊没有佛头的佛像躯干!

(大肚崖,蒙山大佛没有修复时的照片)

王剑霓把自己的发现撰写成了一篇论文,发表在1983年的《地名知识》上,论文的名字就叫《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当时整个考古界和宗教界都为之震动。

又过了十几年,到了1997的时候,山西公路局退休职工李晋祥带着对西山大佛的浓厚兴趣,在大肚崖附近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根大佛手指的雕刻,这个手指的长度相当于一名成年人的身高。2005年,李晋祥写信给国家文物局,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随着当地修复、开放蒙山大佛项目的开展,此后蒙山大佛重塑工程步入了快车道。

2008年3月,蒙山大佛重新安放了佛首。2008年5月,蒙山大佛景区正式对世人开放。

消失数百年的蒙山大佛,终于重见天日!

我相信看到这里,人们都会为这一历史奇观感到幸运和欣慰。

蒙山大佛的坐姿是双盘打坐,就是宗教上说的跏趺坐,这是释迦摩尼的坐姿。所以蒙山大佛雕刻的是世尊释迦摩尼。

乐山大佛呢,是倚坐姿势,这个是未来教主弥勒佛的姿势。

被外国人成为世界第一大佛,后来被损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是站立姿势,这个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接引姿势。

最后总结一下:在有确切记载的建造历史中,蒙山大佛是建造时间最早的大佛。它从辉煌到湮灭,再到重见天日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百转千回的历史的缩影。佛光普照娑婆世界,天佑中华繁荣昌盛!我是铁锤文史,感谢您的支持。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转发、点赞。您的每一次鼓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云冈石窟创建于哪个时期

云冈石窟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时期。云

冈石窟位于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相关阅读

云冈石窟的价值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艺术向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造像在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龙门石窟有动物园没

龙门石窟没有有动物园,去洛阳万安山野生动物园开车46分钟25.5公里。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馀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馀尊,碑刻题记3600馀品,数量之多位于各大石窟之首。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龙门石窟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出炉,将投资260亿通过打造大唐风味浓厚的唐城古镇。龙门石窟是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景区,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馀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馀尊,碑刻题记2800馀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