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为什么总是围着轮船飞

2023-02-15 12:46:36 数码科技 1396

海鸥为什么总是围着轮船飞

因为轮船上的游客总是把面包渣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形成了条件反射,看见轮船就会想到食物,就会围着轮船飞,期待有人喂食。二战有一个关于喂食海鸥形成条件反射:

二战”期间,在英国的海湾战场上,德国使用大量的潜艇投入战斗,用以阻击英国向其他国家运送战争物资的船只和舰队。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几乎大半的战争物资都靠海上运输来供给。德军的潜艇频频出现在英国海域,攻击英军的过往船只,用以阻止英军自由出入。德国空中战备极其尖端,英军的海上和空中航线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英军试图用航母打击德军潜艇,但德军的潜艇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水下发动攻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英国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用鱼雷轰炸、用直升机截击。由于不能准确锁定敌舰的位置,这些方案均以失败告终。既无法从国外进口设备精良的武器,本国的战略物资也无法及时运出,英军在战场上陷入僵局。一天,一个叫托马斯的少校军官在甲板上向远方眺望,无意间发现,前方不远处,数百只海鸥正盘旋着飞向某一个目标。会不会是发现敌情?托马斯命令手下把军舰开上前去,原来是众多海鸥在分食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具鲸鱼尸体。这种情形,在海面上偶然可以看到,所有的士兵都不以为然,托马斯却突发灵感。他想出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利用经过训练的海鸥来发现敌人的水下潜艇。托马斯首先让自己的潜艇在海面不断地沉浮,待潜艇浮出水面时,通过正上方的直升机向潜艇上方海面抛洒食物。海鸥有成群争食的习性,一旦有潜艇浮出水面,附近海域的大批海鸥便纷纷聚集过来。经过多次训练,海鸥形成了条件反射,逐渐把浮出的潜艇或水下的黑影当成进食信号,一看见水下有黑影运动,就立即在海面上尾随盘旋。如此一来,只要看到海鸥成群聚集,就可以准确锁定对方的具置。随后,英军在海面上建立了大量的观察哨,通过望远镜观察海鸥的聚集情况,以判断敌情。从此,只要有德军的潜艇在浅水下航行,成群结队的海鸥便会一齐围拢过来,紧随潜艇贴近海面追逐盘旋。德国的潜艇刚一浮出水面,大批英国猎潜飞机和舰队就尾随包抄过来,给予迎头痛击。运用这种海鸥猎潜的办法,英军大大提高了反潜作战的效率,很快夺回制海权。小小的海鸥,居然为英军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人们在英国格里姆斯比城的海滩公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组石雕:德国潜艇上方,飞翔着数十只海鸥。它向人们揭示了,这些小小的海鸥为那次战役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勋。很多年后,这个精彩的战例被写进英国国防部的作战守则,其下方只有一句批语:机遇和成功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能否运用和把握。

为什么鸵鸟不会飞

鸵鸟是一只天生的不会飞的大鸟,原产于西非。鸵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类,鸵鸟科。人们说它是鸟倒不如说它只能跑不会飞的鸟。不会飞的原因是,一体型太大,庞大沉重身体无法飞起来,阻碍了它的飞翔。二是鸵鸟的生理器官与其它鸟类不同,也是鸵鸟不能飞翔的又一个原因。要想鸵鸟飞起来必须有坚硬的翅膀和排列有序羽毛,而羽毛中有真正能飞翔功的翔羽和尾羽,尾羽长在尾部掌握飞行平衡和方向。会飞翔的鸟翅膀都有飞羽和密生成排的羽枝,相互钩叠在一起型成飞行羽片,羽片扇动空气使鸟腾空飞起。鸵鸟不具备这些功能,它一生只能在地上走了。

成年雄鸵鸟2米多高但它脖子就占去了一半,雌性的身体稍微小点。大一点的鸵鸟体重都在100公斤以上。鸵鸟蛋也是蛋中之王,有椭圆形和圆形,蛋重在1公斤以上。鸵鸟羽毛以黑褐色为主,羽毛比较松散,翅膀和尾部有白色羽毛,脑袋比较小喙短宽、硬,头和颈部有微红或蓝色。双脚和腿都没有毛,黑褐色眼睛还有很密的睫毛,是群居鸟类成群活动觅食,每群有5~40左右个,愿意和大型动物一起做伴觅食。它的防御武器就是喙和强有力的双脚,受到威胁时以奔跑逃避敌人或用喙和脚来踢。劲很大可给对方造成伤害。它的两只脚像动物蹄子一样,跑起来时速可达60多公里,一般动物很难把它制服。

鸵鸟一生食物以植物为主,有时候也吃一些小动物做开胃菜,很长时间不喝水也一样生存。到繁殖期鸵鸟在地上做窝,一窝产14--40以上,与3--5只雌鸵鸟同窝孵化,40多天就会出壳,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跟妈妈一起奔跑了。有时候雌鸵鸟还拐带别的鸵鸟孩子,来自己看管。遇到威险时小鸵鸟和大鸵鸟一个隐藏起来,把头伸出,不是有人说鸵鸟遇到威险就把头埋在沙子里。像一样顾头不顾腚,远处的大鸵鸟就会发出嘶嘶的声音驱赶来犯者。现在野生的鸵鸟不太多了,都以人工饲养为主,经济价值很高。我国也有鸵鸟,动物园和个人都有饲养。

鸟为什么成群迁徙

每逢秋天,出生在北极圈10°以内区域和西伯利亚的大约400多万只北极燕鸥便聚集在欧洲北部海岸,随后成群结队地飞往远在1.8万公里外的南极浮冰区过冬.次年春天,又返回欧洲北部和西伯利亚度夏,年年如此.这近乎于两极之间的长途迁徙,意味着每天要连续飞行20多小时,每年飞行8个月,要飞过20万公里的路程.

是什么力量迫使北极燕鸥进行如此漫长的跋涉?它们究竟是凭什么准确无误地往返两地而不迷航?100多年来,这奇异的迁徙一直是科学家潜心研究的问题.但迄今为止,科学界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部分科学家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候鸟迁徙的原因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前的冰川时代.当北半球冰雪时节到来之际,部分北极燕鸥曾飞离故乡,去寻找利于寻食的地点.次年秋天,当冬季的寒冷又侵袭时,去年未迁徙的北极燕鸥受同伴们的诱导,加入了迁徙的队伍.这样,年复一年,迁徙的队伍逐渐扩大,终于形成候鸟每年的大迁徙.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部分鸟类,如蜂鸟和燕子,每年往返南方和北方,是由于它们的生活同气候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冰川时期的习惯和气候因素以及繁殖需要,是候鸟进行长途迁徙的原因.

但是,上述观点却难以服众.因为这些观点自然引起另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是部分鸟类进行迁徙,而另外的鸟类气候再冷也终年不离开故乡(如企鹅和海鸥)?同时,为什么部分北极燕鸥迁徙的时间定得十分准确,不到时间即使其中一些鸟儿由于繁殖气候寒冷而死亡也不迁徙?而另一些鸟类生栖的环境很适合其生存和繁殖,但它们每年却仍然按时迁徙呢?

不仅动物的迁徙原因含糊不清,而且动物迁徙时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也同样令人费解.例如燕子每年春季归来时,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它们去年搭的窝.又如鲑鱼,经过几千里的迁徙返回之后,能准确无误地回到它们出生的河流中.还有绿色海龟,它们从巴西海洋开始迁徙,经过2200公里的旅程,抵达阿森松岛,此后又准确无误地返回巴西海岸.科学家们对上述现象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仍然不能揭示这种奇特现象的真正奥秘.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