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

2023-02-17 11:16:51 数码科技 1396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文明碰撞,不断上升的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而生。各路思想主张相互冲撞,相互借鉴,与时俱进,其中代表性思想学派和人物有:

一,儒家,孔子,孟子(民贵君轻)。其主要思想是仁,克己复礼,因材施教。其思想主要是想回到周朝的井田礼乐制度。

二,法家,荀子,韩非子。其主要思想是提倡法制,以法约束百姓。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法治观念,贯穿后来历朝历代。

三,道家,老子,庄子。其带有哲学思想,强调“整体论”、“机体论”的世界观,重视人的自由,超越西方提出哲学相同观点好几百年。无为,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亦然成为近些年来爱护自然的名言警句。

四,墨家,墨翟,墨子。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五,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等各种小派思想,都在那个时代散发着自己思想的独特魅力。

管仲破厚葬文言文翻译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

赵武灵王齐桓公后梁朱温西夏李元昊这四个牛人为什么死的很惨

1.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在位28年,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使得赵国成为当世强国,先后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虽然赵武灵王在政绩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晚年的生活确是极其糟糕,这件事还得从他从立太子这件事开始的。

赵武灵王本来立的太子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赵章,而且赵章也是他和韩国的一位公主政治联姻成果,按理来说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后来他又取了个美女,叫吴娃,给他生了个儿子,叫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吴娃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王位,于是就在赵武灵王身边吹枕边风,赵武灵王最后只好答应了吴娃的请求,废掉了自己的大儿子赵章,立赵何做了太子。

可是这位君王,实在太喜欢打仗了,他觉得治理国家实在太累,于是还在壮年就退位给了新太子赵何,

但赵武灵王没有能力保护好他,赵章被收出来杀掉了。赵武灵王被关在行宫里,断水断食三个月。后来的后来,赵武灵王觉得自己这样做法有点对不住自己的大儿子赵章,于是就让赵何拿出点土地来给赵章,赵何此时已经做了一国之主,自然不愿意,于是父子两人的关系闹扳了,赵何把赵武灵王关在了监狱,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一代霸王赵武灵王最终落得一个被饿死的下场说起来还是很可悲的。

2.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位时期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曾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的死是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造成的,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立了太子的,他是郑姬生的齐孝公昭,也就是吕昭,那么既然已经立了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出现争夺王位这一幕呢?其实早在管仲死的时候,管仲就建议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竖刁这两个人,然而齐桓公没有听,还是重用了这两个人,最后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他的宠臣易牙与竖貂见机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几个儿子自然不服气,于是开始一场王位争夺战。

五个儿子只知道争权夺利,却没有一个人关心已经病重的的齐桓公,就这样,齐桓公在几天之后,因为便秘死去了,然而即使他已经死去,他的尸体依旧没有得到埋葬,一直在宫中放置了67天,最后都生蛆了,仍是没有人为他收葬,一代霸主也是死的可怜

3.朱温,后梁皇帝,出生农民,起步不如以上两位,所以创业史也是比较艰难

他的死其实也是他的儿子造成的,他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死的比较早,因此从建国称帝以来,朱温始终未立太子,在他感觉自己生命即将要结束得时候,他才决定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养子博王朱友,实在是其他几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

朱温这样的操作,他的次子朱友珪自然看不下去了,况且朱友珪还是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于是就杀入皇宫,直接把朱温给杀了,而且还把他的尸体用蚊帐包裹好,埋在寝宫地下。

死在自己儿子手里,朱温也算是死的比较惨了,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他本人造成的,出生农民的朱温,早期其实还是不错的,亲民爱兵,可是在他心爱的妃子去世后,这人完全就就变了样,乱杀无辜,儿媳,啥事都干,所以最后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也是不足为奇。

4.李元昊,西夏王朝开国皇帝,祖上早年间帮助僖宗剿灭过黄巢起义,因此得到重用,所以世代一直居住西北,历经几代家族势力越来越大,道宋真宗年间在,在西北建立了西夏王朝,自己开门当起了皇帝,主要原因还是宋朝在军事上比较弱势的缘故。

李元昊这个人缺点比较多,他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而且,沉湎酒色,好大喜功,更是好色无耻,犹喜强夺他人之妻。当时他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宁令哥找了个妃子没藏氏,可是他发现没藏氏有点姿色,于是就自己的皇后野利氏、和太子宁令哥,把没藏氏为新皇后,这一弄,宁令哥自然不服气,于是准备杀了李元昊,可惜当时一刀砍在了李元昊鼻子上,把他的鼻子给砍掉了,最后李元昊逃了出去,竟然是因为流血过多死了。作为一国之主,身边竟然没有任何亲信,也是死的可怜。

诸子百家兴起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群雄割据,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上百个小国家,这些诸侯小国整天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想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罢了。同时新旧阶级之间,各层级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自己的主张。

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百家争鸣的各派始称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孔子和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比较保守,遵从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度,主要言论保留在《论语》一书中,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反对春秋后期的领主贵族残酷的剥削的情况,主张改善政治,使民以时。

孔子分六科教育学生,六科就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尚存,“六经”多是孔门后学生编写成书的,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和荀子。孟子一生以教书为主,曾游历诸国,向各国国君或执政者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著有《孟子》一书,主要是发挥孔子的学说,以“义”为他的理论核心。

荀子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对孟子等陈旧学说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和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基本与孔子是生活在同时期,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约成于战国时期。道家标志主张是大道至简、无为而治。道家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生活力主简单,老子的《道德经》也说明了道法自然、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这也是对主张无为而治的解释。

墨子和墨家

墨子名翟,鲁国人。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基本上保存了他的思想,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谦爱”和“非攻”。他反对战争,谴责由于战争给造成的灾难,反对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反对厚葬。他的信徒被称为墨者,大多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生活比较艰苦,所以很支持墨子的学说。

法家和韩非

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为李悝、商鞅和申不害,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出生于韩国贵族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著有《韩非子》一书,阐明他的思想和主张,他反对儒家的说教,他反对民间的游侠横行,他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谦礼之,此所以乱也。”他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夷为师。”就是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说,大比拼时代。各家各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这样,在思想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升级,批判,改造。儒家思想也成为影响千年的重要行为指南。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