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在沙漠中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2023-02-19 17:57:33 数码科技 1396

骆驼在沙漠中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骆驼吃饱喝足以后,在没有水的环境里可以存活15天,饿了就分解自己的脂肪,它们最终毁在人类的手里。

沙漠之王:骆驼

在数千万年的历史上,骆驼不止分布在沙漠和荒漠地带。

根据考古发现,现在已知最古老的骆驼科动物“原疣脚兽”的化石出土于北美,有4000万到5000万年的历史,体型和兔子差不多,生活在开阔的林地中。

不幸的是,在3400多万年前,一颗硕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绝大部分动物灭绝,其中就包括“原疣脚兽”,这就是渐新世灭绝事件。

生物发展史上称从六千五百万年前到现代时间段为新生代,这包括地史上的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五个时期。

渐新世是第三纪的第三个世,约开始于365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

而到了大约2060万年前时,新的物种古骆驼出现了,它们长着长长的脖子,和长颈鹿相似,生活在北美洲的稀树草原上,头部离地约3米,单独活动或以小族群为单位活动,吃树上的叶子。该物种一直延续到约490万年前。

后因地球气候变化,古骆驼消匿在地球上,随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也就是现代骆驼的祖先:“副骆驼”。

但是好景不长,地球的气候沙漠化开始蔓延,在没有任何力量干涉的情况下,地球上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沙漠侵蚀,很多动物因此灭绝,而“副骆驼”为了生存,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进化,最终进化成可以在沙漠中生存的骆驼。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骆驼可以在没有水源和食物的沙漠中生存很久。

后来人类控制了地球,在探索沙漠的过程中,逐渐驯化了骆驼,使之成为了人类探索沙漠奥秘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骆驼极能忍饥耐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15天左右,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可以生存一个月之久,其强悍的生存能力,离不开它们经过万年的演化而来的身体结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骆驼之所以这么耐饥耐渴,就是因为它们背上有驼峰。

其实这样说也不错,但驼峰只是骆驼耐饥和耐渴的原因之一,它们还有其他的“法宝”。

骆驼长期不吃不喝的“法宝”:驼峰

驼峰是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很多人会以为这里面装的全是水,所以骆驼才能在沙漠中生存,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因为驼峰里装的并不是水,而是脂肪。

不要小瞧这个驼峰里的脂肪,因为它才是骆驼耐饥的关键所在,而驼峰的作用远不止储备能力,它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1、储备能量

和人类不同,骆驼储存在驼峰里的脂肪,关键时期可以转变成它们需要的能量,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物。

一只成年骆驼在吃饱喝足以后,驼峰中可以保存40KG的脂肪,在阳光和自身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为骆驼持续不断地提供能量。

更为神奇的是,驼峰里的脂肪在分解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提供能量,还能为骆驼提供必要的水分。

2、分解水分

经测定,骆驼在脂肪氧化的过程中,除了给自己提供能量外,每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0KG的驼峰就相当于44KG的代谢水。

也就是说,骆驼在行走的过程中,会持续分解驼峰中的脂肪,这也是骆驼耐饥耐渴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驼峰的作用远不止提供能量,还能帮助骆驼调节体温,以便更好地在最高70度最低34度的环境下生存。

3、调节体温

骆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最高可达到41度,到夜间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最低到34度,体温波动范围为7度,体温的波动越大,脱水的情况就越明显。

骆驼体温的升高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辐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蒸发,其结果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

一般来说,一只成年骆驼比热为3.35KJ/kg·k,体温升高7℃就相当于贮存了1.26×107J的热量,如果是通过水分蒸发散失这部分热量就要损失5L水。

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

同时聚集在一处的脂肪,可以使骆驼的体温保持恒定,而不会使身体各处过度发热,所以,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

不过,骆驼也有种类之分,有双驼峰和单驼峰之分,不同的种类能储存的能量也是有差别的。

除了骆驼这个驼峰的“法宝”以外,骆驼强大的身体结构,也是其耐饥耐渴的重要利器。

骆驼拥有3个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牛给予人们很大的帮助,而今已机械化,牛也从农忙的帮手变成了餐桌上的食物,其中牛肚是非常美味的。

但是,或许很少人知道,牛肚子里并不像人类一样只有一个胃,而是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也正是因为这样,牛的耐力在家畜中也是最强的。

而骆驼拥有3个胃,比牛少了一个瓣胃,,但是它们的胃依然很强大,因为骆驼的3个胃很大,3个胃就占据了骆驼整个腹腔的一半以上。

而在这3个胃中,只有最小的一个胃是用来当胃使用的,因为只有这个胃才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剩下的两个胃一个是用来装水的,一个是用来装食物的,其中装水的胃在一次性喝足的情况下能够容纳约20升的水,而装食物的胃也能装下12公斤的干草。

正是因为骆驼身上的驼峰和庞大的胃,使得它们能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生存,就算没有水源,它们靠着驼峰中储存的脂肪和胃里留存的食物,依然可以在沙漠中生存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随着人类的踏足,沙漠已经不再是骆驼的天下,因为人类的干预,如今骆驼在沙漠里的生存环境很危险,很多骆驼不幸死在沙漠中,并不是它们饿死的,背后有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骆驼危机

骆驼凭借着其栖身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地方相隔甚远,也正是这个原因,骆驼也称为了最晚受到人类经济开发影响的大型动物之一。

直到上世末叶,骆驼生活的地里环境还非常舒适,沙漠里鲜有人类的光顾,骆驼靠着零星的水源和稀少的沙漠植物“悠闲”地生活着。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渴望,沙漠被人类寄予了厚望,庆幸的是,人类在沙漠中找到石油和金矿,不幸的是,突然到访的人类在沙漠中展开了一场对骆驼的无情猎杀,导致大量骆驼死亡。

最初的时候,人类把野生骆驼作为狩猎的对象,捕杀活动一直持续不断,过去沙漠深处的无人区人类难以到达,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狩猎工具的改进,让人类更容易进入沙漠深处。

而在人类狩猎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金矿,还探测到沙漠下面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人类开始对沙漠进行发开。

自80年始,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一群冒险家走进沙漠,开采金矿、宝石和石油,并且一路推进至沙漠深处,不仅给沙漠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让骆驼失去了栖身之地。

现如今,驼的数量有1400万只左右,但野生的驼只幸存了1000只,其他均为人工饲养的,而单峰驼野生的几乎灭绝,人类饲养的约为1300万只左右。

也就是说,人类硬生生将野生骆驼给灭绝了,这不得不说很心痛。

结语:

骆驼作为人类探索沙漠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来说,因其“神奇”的身体结构,可以在沙漠中不吃不喝存活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一点真的不可思议。

可惜的是,野生的骆驼几乎灭绝,人类饲养的骆驼也会退化,也许不久的将来,沙漠骆驼就成为了历史,而导致这一切的就是人类,而在3年前,猎杀骆驼的行为依然存在。

2019年澳大利亚发生特大火灾,大约有728万公顷的土地被毁,像飞鸟、兔子、蝙蝠、狐狸、蛇等动物,至少5亿只或被烧死、或被浓烟熏死。

澳大利亚专家认为:水源的缺少是不能及时灭火根本原因,而导致水少的原因就是骆驼喝掉了太多的水!

于是,2020年澳大利亚做出捕杀单峰驼的决定,目标是:消灭1万只!

事实上,澳大利亚早就开始了对单峰驼的猎杀,有些遇到这种密集的驼群,直接派直升机扫射,仅2020年的行动中,1万多只单峰驼不到5天便被枪杀完成,等到骆驼尸体变干后,才安排工人收集起来,或掩埋、或焚烧。

从2009年到2013年至少有16万只单驼峰在澳大利亚被击毙,而澳大利亚为保护林地免于焚烧,预计还会有更多的骆驼被击毙,难道发生山火,是骆驼纵火的吗?

如果每个国家都这样的话,以后的孩子还能见到骆驼吗?

人类不应该只顾着滥杀,还要想一想如何还给骆驼一片栖身之地,毕竟地球不是人类可以独占的星球,如果生态真的被破坏,人道人类不会受到影响吗?

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给骆驼留条活路,毕竟它们怎么说也是“沙漠之王”,人类探索沙漠离不开它们,既然离不开,就好好相处,很难吗?

荒漠化的解释骆驼在沙漠中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原来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

沙漠是地球上常见的一种地貌类型,全世界的沙漠面积大约为3100万平方公里,占据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这些沙漠的地表,被茫茫黄沙所覆盖,植被覆盖度极低,生物量也非常稀少,成为“人类的”。那么,沙漠中的沙子是怎么来的?如果将上面覆盖的沙子全部移走,下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从全球沙漠的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有规律性的区域。第一是南北回归线附近,这里常年气温偏高,而且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气流动以下沉气流为主,致使降雨比较稀少,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等。

第二种沙漠类型为距离海洋很远,处于大陆的腹地,从海洋上生成的暖湿气流,无法通过“长途跋涉”到达这里,致使降雨量非常少,久而久之形成内陆型沙漠。比如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土耳其斯坦沙漠等。

第三种为背风坡型沙漠,在沿海大型山脉的背风坡,由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被山脉所阻挡,致使背风坡的降雨非常少,即使距离海洋很近,也会形成沙漠。比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等。

虽然沙漠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降雨稀少。再加上蒸发量大、长期太阳照射、风力侵蚀等因素,地表的岩石逐渐发生裂解,形成碎石粒,最后再分解为细的沙粒,当面积超过一定规模以后就会形成沙漠。

另外,在上述三大类型的沙漠基础上,还有一些因素可以推动在另外的区域形成小型的沙漠,比如在风力的推动下,大范围的沙尘迁移和沉降;再比如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长期乱砍滥伐和超限放牧等,造成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脆弱性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最终土地逐渐退化,形成荒漠。

通过上述对沙漠中沙子来源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沙子是由岩石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且还会受到风力的输送和沉降作用的影响,所以沙漠里越是上层的沙子,其粒径就会越小,随着浓度的增加,沙粒的平均粒径就会逐渐增大,通常沙漠上层沙子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而在沙层的下部,会有一个由沙子向岩石过渡的阶段,即粒径较大的沙粒与石头的混合层,如果再往下,则几乎全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所组成的岩石层,再下面就是最初形成风化沙粒的古老岩层-基岩层,有些基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地风化侵蚀,而有的则保留有原始的状态。根据现有勘探资料显示,有的沙漠上下层的差别非常明显但结构简单,古老基岩上面就是沙粒这样的松散风化碎屑物;而有的分界线不明显、结构较复杂,在基岩上面既有碎屑岩层,也有混合程度较高的半固结态碎屑物,最上面才是沙粒。

由于大部分的沙漠都具备明显的沉积学特征,科研工作者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恢复该区域的古地理面貌,结合板块运动、经纬度等方面的判断,则可以推测出在几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海陆分布格局,如果是海洋环境,则可以推测出有机物沉积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为勘探油气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通过一系的勘探分析研究,认为4亿年这里是温度很高的热带海域,具备有机物沉积的良好条件,最终发现了处于奥陶纪地层的大油气田。

由于沙漠是长期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改变其同作用下的产物,所以仅靠挖走沙子是治理不了沙漠的,即使全部挖走,气候特征没有发生变化,降雨依然稀少,蒸发和风力侵蚀依然强劲,下面的基岩仍然会继续发生裂解,新的沙粒也会源源不断形成。再者来说,沙漠中的沙子,由于粒径很小,不符合建筑用沙的标准,所以用处不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些沙子派不上用场,岂不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治理沙漠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性的工程,要通过逐步、分块开展围沙固沙、草方格压沙、植树造林和必要的引水工程等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和抑制沙漠扩张速度,增强区域性的保水蓄水能力,然后才能形成推动区域性气候、气象条件良性发展的局面,如果操之过急,将会违背自然发展规律,没有可持续性。

坐地女郎的意思

坐地女郎形容兔子,因为一般都叫。

兔,兔科兔属哺乳动物。兔具有管状长耳,簇状短尾,强健后腿。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陆栖,多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或树林。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