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些山峰与溪流的名字是如何取出来的

2023-02-23 20:04:42 数码科技 1396

请问这些山峰与溪流的名字是如何取出来的

苍山有十九峰及十八溪,俩峰夹一溪。分别介绍如下:

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等

1、云弄峰是苍山最北端的第一座山峰,最高海拔3600米,北连洱源县卧牛山,南至大理喜洲周城霞移溪。云弄峰名字来源,据记载该峰常年阴晴云气不断,终年云缠雾绕、如仙似幻;若然和云相伴相依,定然看不到她的全部,永远都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所以名之。

2、沧浪峰的海拔3564米,在大理喜洲镇,最早名叫莲花山,也称“莲峰”。

3、五台峰在大理喜洲镇,五台峰北以万花溪为界,南以阳溪为界,是19峰由北向南第三峰,海拔高为3581米。

4、莲花峰位于五台峰之南、白云峰之北,北达阳溪,南抵茫涌溪,最高海拔3958米。莲花峰古代又称“见佛峰”,传说此地曾是天竺迦维卫国太子悉达多的修行之地。

5、白云峰在大理湾桥境内,海拔3990米,南接鹤云峰、北连莲花峰、西到漾濞马鹿塘,传说常有白云,因而叫白云峰。

6、鹤云峰的海拔3920米,是点苍山从被向南第6座山峰,以前有鹤云寺,传说有仙人骑仙鹤来此下棋,因而得名。

7、三阳峰海拔4034米,因“日出、日中、日落,晴光常照,因名三阳。”三阳峰产大理石,是所有大理石中最好的。

8、兰峰海拔3955米,位于大理银桥镇,山上有黄龙潭、双龙潭、黑龙潭等湖泊,名曰高河。山下,有当年大理国皇家寺院无为寺,今日也是武禅合一的寺院,有千年唐杉,为今日大理著名的寺院。

9、雪人峰的海拔3944米,山峰像人,常年积雪,望之如雪人,因名雪人峰。

10、应乐峰是苍山从北到南第10峰,海拔4011米。古书记载,应乐峰常有天乐鸣其上,人闻之;隐仙溪常有仙隐于此。

11、观音峰又名小岑峰,峰顶与中和峰合二为一,海拔4092米。南接中和峰,被连应乐峰,东到三文笔村,西到漾濞三岔河。

12、中和峰海拔4092米,在南诏、大理国国都以西,今大理西门后,三月街西。

13、龙泉峰位于大理镇,海拔4088米,是苍山诸峰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山峰之一。

14、玉局峰海拔4097米,为苍山由北向南的14峰,19峰中第2高峰。

15、马龙峰为苍山主峰,位于大理镇,海拔4122米,是苍山最高峰,在玉局峰西南侧,山势陡峻,状如马首龙头,故名马龙峰。

16、圣应峰海拔3666米,是苍山19峰从北向南第16峰。此峰寺庙众多,为古代荡山寺所在。

17、佛顶峰海拔3615米,在今太和城遗址背后。

18、马耳峰海拔3285米,以前称五指山,又因形似马耳,叫马耳峰。

19、斜阳峰海拔3074米,南到西洱河,北到马耳峰,是苍山19峰从南到北第1峰,也是从北到南最后1峰。

苍山两峰之间有一溪相隔,共18溪。从北向南分别为分:1、霞移溪,2、万花溪,3、阳溪,4、茫涌溪,5、锦溪,6、灵泉溪,7、白石溪,8、双鸳溪,9、隐仙溪,10、梅溪,11、桃溪,12、中溪,13、绿玉溪,14、龙溪,15、清碧溪,16、莫残溪,17、葶蓂溪,18、阳南溪。

1、霞移溪(云弄峰和沧浪峰之间):云起,霞移,若顺着洱海的流向,自北向南数起,霞移溪是第一道连接大理山水的溪流。

2、万花溪(沧浪峰和五台峰之间):自花甸坝款款而来,万花溪清澈的溪水中都仿佛沁着花瓣的香气,一溪,自有情趣。

3、阳溪(五台峰和莲花峰之间):清澈而冷冽的阳溪,是18溪中水量较大的溪流,自山涧之中奔流而来,孕育着沿途的村庄。

4、茫涌溪(莲花峰和白云峰之间):作为苍山18溪中最大的溪流,茫涌溪横穿了整个湾桥镇,直入洱海,清澈而缓慢的溪流,延续着洱海的纯净与美丽。

5、锦溪(白云峰和鹤云峰之间):锦溪名字的由来,源自于溪流两岸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团锦簇,最是一卷秀美山水。

6、灵泉溪(鹤云峰和三阳峰之间):“鹤舞三阳上,灵泉沐春晖”,灵泉溪,苍山18溪由北往南第6溪,位于银桥镇中部,因该溪源头从一岩石孔中喷涌而出,殊为灵异,故名。

7、白石溪(三阳峰和兰峰之间):银桥镇北阳村,被誉为大理石之乡,一道清澈的溪水从这里潺潺流下,峰间白石被溪水冲击而下,布满河底,故溪名白石。

8、双鸳溪(兰峰和雪人峰之间):花有并蒂,水有合流,与峰峦中各自而来的两股水流,最终相遇,相融,化作一股清流自山中而来,人们将之比作一对鸳鸯,自此有了双鸳溪的美好。

9、隐仙溪(雪人峰和应乐峰之间):源自上游山涧岩洞中一块巨石,因其形似人像,人称“隐居仙人”,故名隐仙溪。

10、梅溪(应乐峰和小岑峰之间):溪涧两岸落英缤纷的梅树,绽放出红色的云霞,纷飞的花瓣顺流而下,冷香暗藏,梅溪的诗情画意,由此而来。

11、桃溪(小岑峰和中和峰之间):以山涧溪流两旁长满桃树而得名。溪流,瀑布,茶园,水车,山花烂漫,飞鸟隐踪,桃溪在大理,是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

12、中和溪(中和峰和龙泉峰之间):中和峰,中和寺,中和溪,这条自苍山流经古城的溪水,淌过了大理的千百年历史回忆。繁茂的丛林,造就了中和溪两岸植物的王国。

13、绿玉溪(龙泉峰和玉局峰之间):古城之南,绿玉溪是一条横亘在苍洱之间的玉带,一如它的名字,温婉动人。

14、龙溪(玉局峰和马龙峰之间):玉局峰顶云雾缭绕,龙溪两岸林木青葱翠绿,龙溪的磅礴气势,一如玉局峰高耸入云的雪顶,又用七龙女池的传说,平添了几分奇秀清幽的神话色彩。

15、清碧溪(马龙峰和圣应峰之间):也叫“青龙潭”。若从峰下抬头仰视,潭旁岩石就像两道凌空而立的大门,险而壮观。溪水像一匹很长的白绸缎。潭边峭壁上,几株杉松挺立两旁,似乎真有龙藏水中。

16、莫残溪(圣应峰和佛顶峰之间):莫残溪,从圣应峰和佛顶峰之间蜿蜒的峡谷中穿流而出,在感通寺下方成了感通山泉的水源。

17、葶蓂溪(佛顶峰和马耳峰之间):一如桃溪,梅溪,葶蓂溪的名称由来,也源自岸边的花草,不过葶蓂溪岸边生长的,却是旧时人们口中的祥瑞之草——葶荚。

18、阳南溪(马耳峰和斜阳峰之间):最南端的阳南溪,在下关城市的繁华中,开辟出一湾山水的静谧。葱郁的林木,蜿蜒的小路,阳南溪是城市之畔的别样姿容。

贾浅浅高考250分上211大学是真的吗

考250分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她爸的身份让她上也不是没有可能。她现在的研究课题是她的父亲,从她的大作可以看出来已经研究出她爸的作品的精髓之处了,而且发扬光大了

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

理解“潜龙勿用”之含义,不可离开以下几点——

第一,《周易·乾》卦所言“六龙”,是上古先民通过长期观象授时,对“东宫苍龙”星宿“六个时位”特征之概括。

第二,“潜龙”,指的是“秋分”时节的“龙宿”星象。

第三,若《周易》确为周文王“演八卦”而成文,“潜龙勿用”之含义,必离不开他当时的处境和谋划。

单单从占筮角度的另外解释,就不去多说了。

具体来看。

《周易·乾》卦云:“乾:元,亨,利,贞。”

这是说,《乾》卦象征着天:为万物之始,有亨通之力,可和谐有利于事或物,具有正大光明的品格。

《乾》,是六十四卦之首,六爻皆为阳,是唯一一个纯阳之卦。其以“天”喻指“刚健”“正大”和“力量”;又以“龙”作为“天”之“象”,分别不同情况,显现“天”为“体”,“龙”为“用”之“易变”关系。

《乾》卦辞之“初九”曰:“潜龙勿用”。这是“天”与“龙”之“一体一用”的“第一象”。

朱熹《朱子语类》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

《乾》中“非真龙”,那“六龙”是什么?

其实,《乾·彖》中已经说到了。其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就是说,“六龙”是“龙星”六个“时节”所在的“位置”。

闻一多先生在《璞堂杂识·龙》中说得更明白——“《乾卦》言龙者六(内九四‘或跃在渊’虽未明言龙,而实指龙),皆谓东方苍龙之星,故《彖传》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乾卦》所言皆天象,所谓‘仰则观象于天’者是矣。”

“潜龙”是何时的天象?

闻一多先生说:“《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亦谓龙星。九五‘飞龙在天’,春分之龙也,初九‘潜龙勿用’,九四‘或跃在渊’,秋分之龙也。”

在《周易义证类纂》里,闻先生也做过类似论述。

“潜龙”,在马王堆帛书中,作“寝龙”。《二三子问》曰:“龙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谓寝矣。”马王堆帛书《易之义》云:“潜龙勿用者,匿也。”

(秋分星象)

“龙星”之所以会“匿也”,是因为其运行过程中,行至太阳附近与日同出同入,地上的人们“视而不见”。这种天象,古人称之为“日躔”。

天文考古学的学者们考证,“潜龙”,指“龙星”的“房宿”“心宿”于农历月间因“日躔”而不可见。

上古先民对“东方苍龙”星宿的长期观测和系统认知,一定在距今6500年之前。这有河南濮阳西水坡古墓出土的蚌壳“东方苍龙”和“西方白虎”星宿的图形为证。而《乾》卦所记录的,应该是公元前二千年时的天象。

《史记·周本纪》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太史公说,商纣囚文王于羑里,遂演周易,将“八卦”化至“六十四卦”。

《易》,很可能是上古更早的先民概括总结出来的。最初,应该较为简单,仅是“术数化”形式“演算”。说周文王将其扩展为“六十四卦”,且记录于文字,这种可能性不小。

如此,才可解释《乾》卦中的“六龙”,何以与距今4000年前的天象吻合。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文王囚于羑里,是他最“困顿”之时。所以,其演《周易》,即是“学术研究”,更重要的,则是他通过占筮而自我鼓励和精心谋划兴周灭商的大略。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说:天体以劲健刚强的运行,君子应当想天体的运行一样自强不息。

这是对文王出于最困难时期而自我鼓励的最好写照。

《乾·象》又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还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这是说,“潜龙”时值“阴盛阳衰”,“条件尚不成熟”。

(马王堆帛书局部)

因此,《象传》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周易》中的“君子”,指“君王”。“成德为行”,天子令德是行动的最高标准。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必须“隐而未见,行而未成”,这就是“君子‘弗用’”。

“弗用”,即“勿用”之意。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变转圜”哲学——天体运行,代表着宇宙变化的规律;龙星之象,亦以六时之位而转圜。

尽管“潜龙勿用”“或跃在渊”时,看似出于“低潮”,但总有发生变化的时候。

《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利见大人”之“见”,绝非“看见”“见到”的含义,而是“显现”“出现”。此“大人”义同“君子”,即君王。

“九五”爻位,象征君王。“飞龙在天”,意为此时有利于出现有道德且居于高位的君王。

当然,文王占筮此卦,是针对自己和周族的命运而言的。

还是《乾·象》,比较准确地诠释了文王此时的心境。

其云:“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初九的爻辞说龙潜伏之时,就不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指有龙一样品德而暂时隐居的高人,不会因为世俗的丑恶而改变自己坚贞的品格,也不会因侥幸的成功而扬名于世。他们遁隐于世时不苦闷,不能扬名于世亦不苦闷。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克服忧患不利,始终坚韧不拔,这就是“潜龙”。

《乾·象》还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此“乃是天则”。

具有“潜龙勿用”这种品质的人,可以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天道”。

如《周易·贲·彖》所云,以天文而观人文,并“化成天下”,这是自古形成的哲学、政治学重要特征。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