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之警民关系

2022-10-27 04:02:21 数码科技 1396

申论热点之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申论常考的热点之一,近日来由于一些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以及暴力抗法等行为的发生,使得警民关系非常紧张。下面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下警民关系,当申论材料出现类似问题时,你必能游刃有余~

1、警民关系紧张原因之一: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

我们以城管执法为例,近年来,被报道的城管暴力执法实践屡见不鲜,这就为警民关系紧张埋下了祸根。个别的这些暴力执法现象,使群众的内心形成了城管、甚至其他公务警力不为群众办事,经常以权谋私的一种固化思维,大大加剧了警民关系的紧张程度。

2、警民关系紧张原因之二:个别群众不懂法,暴力抗法。

有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漠,对于法律、法规的理解认识不足。我们还拿城管与商贩的例子来说,个别的商贩随意在街上摆摊,却不知这样一种随意行为是有悖于城市管理的,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因为无知,当城管进行管理时,就会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伤害,进而暴力抗法,这也加剧了警民关系的紧张程度。

3、警民关系紧张原因之三:个别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不足,个人修养欠缺。

为群众服务,甚至规范群众行为,管理群众不合法行为,考验的是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与个人修养魅力,然而现在的一些执法人员,由于入职时考核不到位,没有时刻加强自身修养,导致遇到问题时,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执法,激起民怨,激化了警民矛盾。

4、警民关系紧张原因之四:相关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对于暴力执法人员惩罚力度不够,对于暴力执法事件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权力需要监督,因此执法需要监督,没有监督就会导致用权、执法的肆意妄为,暴力执法的发生,与监管、惩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5、缓和警民关系对策之一:柔情执法、理性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多一些柔情、多一些理性,会更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理解。前些日子,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警察为一名两岁的小男孩“护驾”,帮助其回家。或许有人觉得为小男孩护驾多此一举,直接抱着送回不就行了,但事实是,小男孩害怕生人,不让别人抱,一抱就会大哭不止。警察的这一行为站在了感情的角度去考量,是名副其实的柔情执法,当然赢得了家长以及很多邻里的赞赏。

可见柔情执法、理性执法对于公务执法人员提升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是多么的举足轻重!

6、缓和警民关系对策之二:普法教育,提升全民守法意识,避免暴力抗法现象。

知法懂法,才能守法。很多暴力抗法事件就源于对法律的无知,所以,普法教育非常必要。普法教育要从小抓起,要进入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课堂,贯穿我们人生的全过程。相信普法教育的一小步,定能带动文明社会建立的一大步。

7、缓和警民关系对策之三:加强培训考核,提升执法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展现个人魅力

执法能力的提升,需要严把入职考核,加强岗位培训,执法能力的提升贯穿整个履职过程,所以考核培训不能间断,必须时时抓。执法过程也是展现个人魅力,考量个人修养的过程,良好的个人魅力、突出的个人修养,会为执法加分的!

8、缓和警民关系对策之四:加强媒体、群众、相关部门联合监管力度,对于违规执法、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的行为给予严厉惩罚。

执法需要监督,才能阳关执法。监督的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于违规、暴力、不文明的执法行为严厉惩罚。只有监督与惩罚机制相协调,才能最大限度的遏止不文明执法现象,才能最有效的缓和警民关系!

注意事项

以上分析了警民关系热点的原因、对策维度,希望对大家的申论准备有帮助~~~

申论热点之警民关系

申论热点:礼让斑马线

  申论考试中,社会热点是必考内容,但是如何才能灵活理解运用社会热点呢?考生可通过学习申论热点:礼让斑马线,从而在申论考试中押中热点话题,获取申论高分。

1、【背景链接】

  2017年7月,在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全省21个地市公安交警部门同步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日执法直播活动。在活动中,广州交警亮出了“鹰眼查缉系统”等利器,1小时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7宗,开出罚单4份。省交管局强调,“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不礼让斑马线”。

2、  【综合分析】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斑马线是一个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是一脚油门还是善意礼让,都是城市文明水平的一个缩影。

  当然,礼让斑马线不仅是“礼”,更是“法”;斑马线不仅是一道“红线”,也是一条生命线。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新闻报道里,斑马线都是常见的事故现场,因为抢行而酿成的悲剧层出不穷。而慢一慢、等一等就是对行人安全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

  对行人而言,礼让斑马线,就是守护生命线。斑马线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的交通标线,也用来提醒机动车在行经该区域时,注意行人安全,礼让行人。因为,与机动车相比,行人是弱势群体,无论从身体的保护上还是行进的速度上,行人都处于劣势。从这一点出发,汽车礼让行人是对生命的一种守护。

  对司机而言,礼让斑马线,就是守护道德线。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如果没有对社会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生命的尊重,就缺失了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也曾说过:“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因此,礼让斑马线,也是对每一位行车司机的道德考量。在礼让行人上,杭州的公交车与出租车可谓楷模:有行人经过斑马线,当前面的车停下时,后面的车辆不会鸣笛催促前方车辆,而是静静地等候。

  对社会而言,礼让斑马线,就是践行传递温暖。小小的礼让行为,弘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小的礼让举动,提升的是城市的文明指数。社会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养成恰恰始于一个又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动。小的善行可以积累成美德,小的义举能够堆积成教养,这也正是古人所谓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  【对策措施】

  城市交通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车辆和行人共同维护;礼让则是一种价值导向,需要“车让人”与“人让车”合二为一。每个人过马路都希望机动车停一停、等一等,同样,驾驶员和乘客也希望行人按交规走好自己的路。既遵守交通规则,又彼此真诚尊重,才能为城市空间书写文明。再往深里说,道路文明并非简单的通行与避让,而是法律约束、技术保障、行人与车辆自觉管理的有效结合,应建立在遵守规则、互相礼让、步行者优先的共同基础之上。维护城市良性运行,尤其需要多措并行、强化落实,在管理方面追求科学化、精细化。

  礼让文明的“让”,关键是平衡路权。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怎样分配路权,如何权衡生命权与通行权,始终是交通立法与交通文明的核心意涵。相较于机动车,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以交通灯为例,国内一项研究表明,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路口,行人最大可耐受等待时间为90秒,但红灯等待时间过长甚至超过2分钟的情况很普遍。聚焦安全高效通行的目标,在价值排序上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这是一个城市应当标注的文明刻度。

  礼让文明的“礼”,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涵养过程意识和历史耐心。上世纪90年代,韩国一档节目拍摄深夜里红灯亮时的车辆停车情况,结果很不乐观。一天凌晨,当摄制组准备离开时,一辆小汽车在红灯前停下,主持人问:“您为什么停车?”“红灯不是应该停车吗?”驾驶员解释说,遵守交通规则不出事是最大的福气,就能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感动了无数观众,也触动一些人开始审视自己。从遵守交规到自觉礼让,很难跳过习惯养成和意识增强的过程,就像乘车排队、主动让座、不开斗气车、慎用远光灯等文明行为,还要面临不文明习惯的冲击。对个人而言,内心有道德律、行动有执行力,才能让交通安全与公共文明真正统一起来。

上官萌萌数码科技